科技赋能绿色防控 花生产业提质增效 ——花生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集成示范观摩培训会在沧州成功举办
2025年9月24日,花生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集成示范观摩培训会在河北沧州隆重召开。此次观摩会依托“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油料作物病虫害演替规律与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体系集成示范”和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花生产业创新团队,由子课题承办单位沧州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举办。旨在贯彻落实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战略,推动花生病虫害防控技术集成创新。来自“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各负责人: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苗进研究员、吉林大学张艳华教授、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李晓副研究员、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谢明惠副研究员、河北省农业环境保护监测总站彭琮、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耿丽丽副研究员、河南大学任学明副教授、北京农学院郭洪刚副教授、沧州市农林科学院领导及多位农技专家,种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代表等近百人参会。
现场观摩:绿色技术落地生“金”
本次培训采取“现场观摩+集中授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集中展示花生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最新成果,加速该技术体系的推广应用,为全国花生绿色、高产、高效生产注入新动能。上午,全体参会人员首先来到位于沧县东砖河千亩试验示范基地。放眼望去,花生田长势旺盛,绿叶葱茏。沧州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王庆雷研究员在现场进行了详细讲解。他指着田间的实物介绍道:“我们集成的这套技术体系是一个‘组合拳’。首先我们通过播种抗病品种、种子包衣处理筑牢第一道防线;在田间,我们安装了昆虫信息素诱捕器、食诱剂、频振灯、粘虫板等对蛴螬、棉铃虫等害虫进行精准物理诱杀;同时我们推广生态调控技术,在田边种植胡麻、蓖麻、蛇床子等保护和吸引天敌;针对地下害虫蛴螬我们还采用‘以菌治虫’生物防治技术,应用绿僵菌、白僵菌和BT制剂等微生物农药,这种菌能主动感染并杀死害虫,但对人畜和环境完全无害,真正实现了‘虫口夺粮’与生态保护的统一。”观摩现场,种植户们向专家提出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专家们一一解答。
集中培训:理论实践深度融合
现场观摩结束后,大会组织了专题技术培训。培训会上,河北省农业环境保护监测总站彭琮作了题为《花生作物全生物降解地膜技术要点及实际应用》的主旨报告,系统解读了当下花生使用地膜种类及应用技术要点,随后,沧州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王庆雷研究员就“花生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和防治”进行详细介绍,分析了当前花生种植面临的地下害虫、叶部病害等主要问题,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绿色防控的技术原理和操作要点。
此次培训会通过“现场观摩+理论培训+政策解读”多维联动,为全国花生主产区提供了可复制的绿色防控样板。未来,项目团队将持续优化技术体系,推动花生产业向“高产、优质、生态、高效”方向转型升级,推动绿色防控技术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