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市秋季主要粮油作物之玉米 应对洪涝技术建议

文章来源:作者: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21日 点击数:85 字体:

玉米应对洪涝灾害技术建议

1.灾害影响

渍害发生后,玉米植株根系活力下降,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减弱,生长发育迟缓。此外,涝灾发生时,土壤水分饱和、土质松软,如同时伴随大风天气,玉米极易发生倒伏。

2.灾后补救措施

1)及早排除积水。对出现沥涝积水受淹的田块,及时疏通沟渠。利用排水沟,或采用机泵等设施排除田间积水,防止玉米长时间浸泡。

2)适时中耕散墒。待雨后天晴,对田间积水退去的地块适时进行中耕锄划。既有利于土壤散墒、改善根际环境、促进根系恢复生长,又可破除土壤板结。中耕时,注意不要损伤刚长出的气生根。对于出现倒伏的玉米植株,可视情况将植株扶正,基部围土压实,防止二次倒伏,促气生根早发。

3)补施速效肥料。受涝渍危害的玉米,一般表现为叶片发黄,植株生长发育迟缓。灾后,要及早补施速效肥,促其恢复生长,可根据生育进程合理施用化肥:对于尚未追施穗肥的玉米田,可亩追施尿素 20 25 公斤;对于大喇叭口期的玉米田,可将大喇叭口期追肥与灾后施肥相结合,适量增施;对于已经追施穗肥的玉米田,可亩追施尿素 5 10 公斤。

注意事项:追肥要避免撒施,应开沟深施或结合中耕施用;雨后放晴时,有条件的地块可喷施0.5%尿素+0.2%磷酸二氢钾,一般连喷 2 次、间隔 7 天。注意尿素和磷酸二氢钾要完全溶解混匀,以免局部浓度过高而引起叶片灼伤,加剧灾害程度。

4)加强病虫害防控。受灾玉米植株生长发育不良、抵抗病虫危害能力降低,加之,灾后田间湿度大、温度高,极易诱发病虫草害发生。针对雨后田间湿度较大,重点做好玉米螟防控。针对不同生态类型区做好重点病害防控:夏播区加强褐斑病、根腐病、顶腐病等病害防控;春播区加强大斑病等病害防控,其中早春播种的春玉米,要防止雨后骤晴时青枯病的发生。春播和夏播区都要密切关注雨后田间杂草的发生动态,及早防除。

5)因涝灾造成倒伏的地块,采取相应的田间管理措施:一是叶片被淤泥掩埋的玉米田。如遇玉米植株难以自行恢复直立生长,要尽快去除叶片上的泥土,或用镰刀割断被淤泥掩埋的叶片,帮助植株尽快恢复直立生长。二是心叶内淤入部分泥沙的玉米田。可用镰刀割除淤入泥沙的心叶部分,帮助后续叶片抽出。但割除叶片应越少越好,注意不要伤及植株顶端生长点。三是小喇叭口期的玉米田。此期倒伏的玉米植株一般不需要采取特殊管理措施,雨后植株会缓慢自行恢复直立生长。四是抽雄散粉期的玉米田。此期间倒伏的玉米植株基本失去自行恢复直立生长的能力,倒伏后需人工扶起,并培土对植株加以固定。

转自沧州市农业农村局《沧州市秋季主要粮油作物应对洪涝、大风、冰雹天气技术建议》


分享到: